一飛沖天“神十四”,叩問寰宇新征途
發布日期: 2022-06-06
信息來源: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
字號: [大] [中] [小] [打印]

大紅屏再現,神舟再報捷!6月5日10時44分,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將陳冬、劉洋、蔡旭哲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正式開啟6個月的太空之旅?!吧窦睕_天際,“神舟”探宇時,這是神舟系列飛船第9次執行載人航天任務,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承載著哪些新的期望?
不負眾望踏征途,
多項“首次”待開創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是我國空間站進入建造階段的首發載人飛船,特別是在今年載人航天工程立項30周年,空間站即將全面完成建造的收官之年,更肩負著振奮民心、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重要使命。

飛船順利入軌后,采取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于核心艙徑向端口。在軌運行期間,將首次迎來其他航天器“訪問”(依次為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神舟十四號將在太空迎來神舟十五號對接空間站,首次實現兩艘載人飛船同時在軌。

此外,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將進行大小機械臂在軌驗證、出艙活動、艙外載荷安裝等建造工作,見證并推動中國人的太空家園“越建越大”,推動中國空間站完成建造并轉入在軌運營階段。神舟十四號任務將首次實現航天員乘組在軌輪換,神舟十四號與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將同時在軌駐留,見證逐夢太空征程上的新奇跡。
熱控涂層“黑科技”,
新型“外衣”守溫暖
在空間站建造階段,神舟飛船徑向對接的模式與空間站組合體飛行姿態的任務特點,會使飛船被其他艙體持續遮擋,造成飛船長時間處于太陽無法照射下的極低溫度環境下,最低溫度甚至低于零下100攝氏度。而當空間站處于某些構型時,飛船的局部區域又會持續受到太陽輻照,最高溫度超過100攝氏度。外部極端的高低溫環境,對航天員的健康和飛船設備的正常工作均帶來嚴峻考驗。

針對這一控溫難題,科研人員利用宇宙空間以熱輻射為主要熱量傳導方式的特點,為空間站建造階段的神舟飛船家族設計并研制了一款神奇的控溫“外衣”——低吸收-低發射型熱控涂層。低吸收,顧名思義就是涂層材料自身具有較低的太陽光吸收特性,可有效減弱太陽輻照導致的溫度升高。低發射,則是指涂層具有較低的紅外發射率,可有效阻隔飛船內部向外部深冷環境的輻射漏熱,避免艙內溫度的不斷降低,有效保障飛船在長期的極端高低溫外部環境下,依然能夠讓艙內處于適宜的溫度范圍。
根據科研團隊對神舟十三號執行任務期間的在軌溫度監測表明,在超過200攝氏度的大溫差與長期低溫以及強輻射的空間環境中,飛船的艙內環境溫度能夠始終控制在18至26攝氏度,為航天員營造了舒適的溫度環境,這件新款“外衣”也經受住了長達半年的在軌考驗。
而今,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再次身披新型熱控涂層“外衣”開啟空間站任務新征程,繼續呵護航天員溫暖,守護航天員安全。
十三十四接續行,
“一生一世”護飛天
1314,“一生一世”。在此次任務之前,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還有一個身份,即神舟十三號的應急救援飛船??臻g站任務實施以來,為了確保任務順利展開和航天員絕對安全,神舟飛船要具備天地結合多重保證的應急救援能力。為此,研制人員采用“滾動待命”策略,在前一發載人飛船發射時,后一發載人飛船在發射場待命,并具備8.5天應急發射能力以實現太空救援的能力。
神舟十四號自2021年8月進駐酒泉發射場并完成待命狀態設置以來,首次創造了待命長達7個月的紀錄。為了確保飛船狀態滿足條件,研制單位首次開展了“北京-酒泉”遠程發射場巡檢工作,驗證了“一船發射、一船待命”的滾動備份模式,將有力支撐神舟飛船“一年兩艘”常態化發射的需要,為后續該模式的持續應用奠定了基礎。
英才共筑天宮飛夢,
星船閃耀萬里蒼穹。
致敬中國載人航天,
致敬步履不停的中國航天人!
(責任編輯:劉澤康)